監控立桿點的選擇需綜合考慮環境因素:
(1) 立桿點與立桿點之間的距離原則上不小于300米;
(2) 原則上立桿的位置距離監控目標區域最近距離不得小于5米,最遠距離不得大于50米,這樣才能保證監控畫面能包含更多的有價值信息;
(3) 在附近有光源的地方,優先考慮利用光源。但要注意攝像機的安裝位置應在順光方向;
(4) 盡量避免安裝在有高反差的地方,如果必須安裝則考慮:
① 開啟曝光補償(效果不明顯);
② 采用補光燈;
③ 將地下道的攝像機設置在出入口外面;
④ 設置在通道靠里一點。
(5) 立桿位置盡量避開綠化樹木或有其他遮擋物體,如果必須安裝則要考慮避開樹木或其他遮擋物的遮擋,還要為樹木以后的生長留下空間;
(6) 勘察時就要注意,盡量從交警信號機,路燈配電箱,政府、較大的企業、事業單位(如:政府部門、公交公司,供水集團,醫院等)取電,便于協調,提高用電的穩定性。盡量避免小商業用戶取電,特別是民用用電。
(7) 安裝在道路一側的槍機,注意要逆向拍攝行人,非機動車道來往行人的臉部特征。(8)安裝在公交車站的攝像頭應盡量布置在車尾方向,避開車輛大燈,便于捕獲上車人員。
值得注意的是,在監控立桿的安裝規范中,要求監控桿必須有避雷針及良好的接地保護,最好能加引線導入地下(建議導電不走桿體)監控立桿攝像頭,所以為保障前端設備的長時間正常工作,各種信號安裝匹配的浪涌保護器不可少,并需做標準的接地。
攝像機均安裝在立桿上,如現場土壤情況較好(石沙等不導電物質較少)的情況下,可以利用立桿直接接地,地坑尺寸在2000×1000×600mm,底部細土或潮濕的土壤比例達到85%,其內填筑細土,再垂直埋入一根1500mm×12mm的鋼筋監控立桿攝像頭,澆注混凝土,到達地表時,嵌入固定螺栓(按照立桿基座尺寸固定),其中一根螺栓可與鋼筋焊接,作為接地極使用。
等混凝土完全穩定后,在其周圍回填細土并保證一定的潮濕。最后把攝像機與防雷器的地線直接焊接在立桿上的接地極上即可。做好防銹處理,及標示銘牌。
如現場土壤情況惡劣(石沙等不導電物質較多).則要使用增加接地體接觸面積的材料了。利用降阻劑、扁鋼與角鋼等。
具體措施:前期操作如上,在澆混凝土基座前,應沿坑壁敷設厚度為150mm 的化學降阻劑監控立桿攝像頭,其中嵌入一根2500×50×50×3mm的角鋼,(鐵)用40×4的扁鋼沿立桿拉下,防雷器和攝像機的地線與扁鋼妥善焊接,扁鋼再與地下的角鋼(鐵)焊接好,地阻測試根據國標小于10歐姆即可。